日前,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称自己所就职的要求老师暑假“8不准”,引发网友围观热议。
根据该老师介绍,学校在正式放暑假前,组织所有老师开了一次校务会。会上,校长宣布了面向教师的几大规定:
① 不准参与和组织补课,这是高压线!
② 不准酒驾醉驾,这是红线!
③ 不准参加升学宴、谢师宴,亲戚的也不行。
④ 不准工作日饮酒,暑假也不行。
⑤ 不准抹牌赌博,带钱不带钱都不行。
⑥ 所有人的护照上交,不准出国。
⑦ 出省旅游要报备,出市旅游不准发朋友圈!
⑧ 不准进入一些营业性娱乐场所。
本来大家对暑假还挺期待的,可听着校长念这些规定的时候,神情越来越凝重,当校长念完最后一条时,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只能听见空调的嗡鸣声。
很多老师心里都嘀咕:怎么放暑假了还那么多规矩?几位老教师则会心的对视一眼苦笑着摇摇头——这个暑假,是要彻底焊在家里了……
这个“教师暑期8不准”清单在社交平台上传开后,引发了网友热议,评论区炸锅,网友们的意见分成了两派:有人觉得这是“形式主义”,剥夺教师的正常生活的合法权益;也有人认为“严管才是厚爱”,这是对教师的保护。
当然,对于“8不准”中的一些条款,大多数人都是理解的,比如不准补课、不准参加谢师宴、不准酒驾醉驾,法律法规都是有明文规定的;而抹牌赌博、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则有损教师形象。
这些禁令都无可厚非。可上交护照,也没有哪条法律规定教师不准节假日出国啊;工作日不准饮酒可以理解,可暑假能算工作日吗?出于孝心陪老父亲喝杯米酒,就构成违纪了?旅游时拍照打卡是多正常的事情,怎么到了教师这里就不行了呢?
客观来讲,虽然这“8不准”的若干条款有些荒诞,但从某种角度来讲,确实是为了保护教师。
饮酒这条自不必说,酒后容易发酒疯,做出酒驾醉驾乃至一些毁三观、伤风败俗的事情。讲到“出市旅游禁发朋友圈”和上交护照,那也是有出处的。
此事当时闹得很大,导致教育局、学校都发通知提醒教师,今后不要在朋友圈晒自己以及家人外出游玩的照片和视频,甚至连发表评论都不行,以免刺激了部分家长,遭来投诉举报。
自那以后,全国的教师们基本上都不敢在朋友圈晒出游时的照片和视频了,但是依然摆脱不了被投诉举报的命运。
一些教师因为在朋友圈里晒周末、晚上下班后去宿营、吃烧烤的照片和视频,竟遭来部分家长的不满,指责这是不务正业、误人子弟的行为,要求将相关内容删除,甚至向教育部门和学校投诉举报。
即便知道这些教师的行为并未构成违纪违规,但是一旦收到了投诉举报,就必须展开调查并予以回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好制定禁止晒朋友圈的“下策”。
任何一条奇葩、荒诞的规定的背后,都有令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故事。“教师暑期8不准”中那些不合理的条款,很大程度上是家校对立和不信任的结果。而导致家校对立和不信任的原因,是学校“乱收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等教育乱象,损害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利益。
要想消除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师的不满和不信任,光靠制定一些不合理的荒诞的规定是行不通的,关键还是学校和教师要加强自律,不做违纪违规的事情,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学校和教师队伍的监督,严惩相关违纪违规的学校及个人,净化教育风气,重拾学校和教师的形象和公信力。
当然,并不是说家长、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投诉举报都是合理的,主管部门也应该公平公正的为学校、老师做主,在收到不合理的投诉举报时,尽量避免对学校、教师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以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配资交流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