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自己的底线,学会断舍离,给生活做减法,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一、指标评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基础管理指标、日常管理指标、资产效率指标和附加指标,二级指标细化若干项具体指标,每项指标均有量化的评分细则。基础管理指标、日常管理指标、附加指标根据单位资产管理实际情况打分。资产效率指标采用单位比率值与评价标准值进行比对,再按正负差异率分档进行打分。资产效率指标分三类,正向指标:指标值高得分高。负向指标:指标值低得分高。两端指标:指标值越接近评价标准值得分越高,指标值越趋向评价标准值两端得分越低。评价标准值参考依据:有文件规定定额的,以定额为标准;无文件规定标准的,以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平均值为标准。比率计算按X/Y的形式填列相应数值。二、百分制换算由于不同事业单位所涉及资产管理内容不一样,已开展业务所涉及的指标为必考指标,未开展业务所涉及的指标不予考核。基于可比性和公允性考虑,各单位在总分值100分不变基础上,对于单位业务不涉及的指标不计分,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测算绩效评价考核得分,然后分基础管理、日常管理、资产效率三个一级指标,将考核得分分别进行换算,换算后加总得出绩效评价百分制得分。举例如下:1.基础管理指标(25分),根据单位制度建设、资产及财务等档案资料进行打分。假设某单位评价得分为22分。2.日常管理指标(35分),根据单位资产的预算、采购、使用、处置、报废等管理全过程进行打分。假设某单位未涉及资产出租出借(3分)和对外投资业务(3分)指标,则该单位日常管理指标满分为35-3-3=29分;若评价得分25分,则换算后的日常管理指标得分为35×25÷29=30.17分。3.资产效率指标(40分),根据单位资产运行效率效益与行业标准进行比对打分。假设某单位未涉及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业务,则长期投资占比(1分)、资产出租出借率(1分)、对外投资收益率(1分)、出租出借收益率(1分)、对外投资不良率(1分)等指标不予考核,该单位资产效率指标满分为40-5=35分;若评价得分28分,则换算后的资产效率指标得分为40×28÷35=32分。经换算后的某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际百分制得分为:22+30.17+32=84.17分。三、评价总分假设某单位另因资产工作创新得到财政部门推广,附加指标得3分。综上,则该单位绩效评价最终得分:84.17+3=87.17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与评价标准分值量化评分细则比率计算(x/y)得分自评分复核分换算分基础管理(25分)管理体制建立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主管单位归口管理、事业单位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法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职责,单位国有资产职能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全程管理;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2明确单位主管领导和部门领导得1分,资产管理工作有中长期规划,年度有计划,年末有总结得1分。机构设置、 人员配备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4明确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和日常管理机构得2分,有适应资产规模,满足管理需要的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得2分。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监管等系列制度,并认真落实。5建立单位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与内部工作流程得2分,建立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系列制度得3分。资产账册、管理档案完备账册完整,准确,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并定期核对,及时反映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配置、使用、维护、产权登记与纠纷管理、处置、评估与清查、收益与信息管理、资产清查等档案资料完备,归档及时规范。4资产账与财务账相符得2分,财务部门规范记账,资产购置、处置、调拨等记账凭证真实完整,档案资料规范归档得2分。资产统计报告按时编制并向主管部门报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绩效评价自评材料,报表、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国有资产的变动、使用和结存情况说明清晰。4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国有资产年度报告等资料得2分,资产报表、报告内容真实完整,说明客观、清晰得2分。基础管理(25分)监督检查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监督,及时纠正和查处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4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得2分,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得2分,只要有一例查证属实的举报、诉讼、触犯刑律的行为,扣4分。绩效考核探索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的物化率和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2建立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得1分,开展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得1分。合计25日常管理(35分)资产配置(10分)预算编制科学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按预算配置,按规定程序报批,专项经费购置纳入统一管理。3编制年度配置预算得1分,按预算配置得1分,专项经费购置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得1分。资产配置资产配置科学合理,符合有关定额标准,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经过专家论证,并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重大活动、会议,临时机构所需资产从省政府公务舱申请配置或调剂使用。4资产按需配置,符合定额标准得2分,大型设备经专家论证,编制可行性论证报告得1分。重大活动、会议,临时机构所需资产从省政府公务舱申请配置或调剂使用得1分,未从公务舱配置的扣1分。招标采购严格按招投标管理规定组织采购,签订采购合同并严格履行。零星购置管理规范。3按规定实施采购,签订采购合同并严格履行得2分。零星购置管理规范得1分。自用资产(10分)使用、管理新增资产按规定验收,单位构筑物、建筑物、大型仪器设备需及时办好权属证书,做好资产登记工作,及时登记录入信息系统,并进行账务处理。资产使用、管理符合制度规定,手续完备。3新增资产按规定验收得1分,大型仪器设备、大额投资组织专家验收,及时登记,进行账务处理得1分。资产使用、管理符合制度规定,手续合理得1分。共享、调剂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共享,对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资产进行调剂,优化国有资产配置。进行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平台建设工作。单位内部资产调拨、调剂等变动按规定程序办理。2及时对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进行调剂。进行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得1分。单位内部资产调拨、调剂等变动按规定程序办理得1分。日常管理(35分)自用资产(10分)资产清查定期组织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盘盈、盘亏按规定进行处理,毁损、丢失资产处理履行相应报批手续。3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得1分,盘盈、盘亏按规定处理,资产盘亏处理履行相应报批手续得1分,清查后账账、账实相符得1分。无形资产管理制订无形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无形资产统计台账,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无形资产转让、使用收益纳入财务统一管理。2制订无形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无形资产统计台账得1分,无形资产转让、使用收益上缴财政或纳入单位预算得1分。出租出借(3分)申报、审批出租、出借在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后,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无偿将国有资产出借给公民个人、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禁止出借货币资金。1出租、出借经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报财政部门(300万以上)和主管部门批准得1分。未履行审批手续扣1分。规范管理通过具有资质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招租等方式,签订规范的合同,并按合同严格实施管理。1通过公开招租确定租金,签订规范合同,按合同严格实施管理得1分。收益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出租出借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或纳入单位预算。1出租出借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或纳入单位预算得1分。对外投资(3分)申报、审批对外投资在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后,报主管部门批准,超出限额需报财政部门批准。用于对外投资和担保的国有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1对外投资经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报财政部门(300万以上)和主管部门批准得1分。未履行审批手续扣1分。规范管理对外投资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变更、注销等手续,管理部门责任落实,对潜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制定纠纷处置预案。1对外投资管理部门责任落实,对潜在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得1分。收益管理对外投资履行出资人职责,纳入财务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及时充分披露,相关收益按约定进行分配,并及时上缴、入账。1对外投资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及时充分披露,相关收益按约定进行分配,并及时上缴、入账得1分。日常管理(35分)资产处置(4分)处置申报、批准无偿调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对外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等处置手续要完备,经论证、评估、技术鉴定,审核批准。按规定权限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处置。 2处置资产论证、评估、技术鉴定等手续完备,超出单位权限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处置得2分。处置操作资产处置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进行操作。按照规定程序,通过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处置过程公开透明,履行公示手续。交易价格不得低于评估价格,因特殊原因低于评估价格的,应按相关规定报批备案。根据审批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产权核销和账务处理,处置收益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或纳入单位预算。2资产处置通过产权交易机构或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交易价格符合规定的得1分,及时办理产权核销和账务处理,处置收益足额上缴财政或纳入单位预算得1分。信息化建设(5分)使用和维护使用财政部门开发或财政部门认可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基础信息设置,及时输入单位人员、资产信息,及时编制和输入单位资产报表。系统维护正常,各模块功能使用正常。3信息系统完全启用,各模块功能使用正常得1分,信息系统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相互印证得2分。资产动态管理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进行动态管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及时更新。2国有资产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资产数据追踪、更新到位,得1分,使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新技术管理的得1分。合计35资产效率指标(40分)资产保障水平指标(17分)净资产总额占比3减去负债后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率,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价。资产效率指标(40分)资产保障水平指标(17分)固定资产占比2固定资产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流动资产占比1流动资产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速动资产占比1速动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在建工程占比1在建工程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无形资产占比1无形资产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长期投资占比1长期投资总额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例,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资产效率指标(40分)资产保障水平指标(17分)人均净资产总额3净资产总额与单位在职人数之比,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人均办公用房2办公用房总面积与单位在职人数之比,为负向指标。根据配置标准和行业、资产特性确定合理参照值。人均通用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等)2通用设备实有数量与在职人数之比,为两端值指标。根据配置标准和行业、资产特性确定合理参照值。资产运行效率指标(14分)资产配置预算执行率2单位当年实际配置资产总额和计划配置资产总额之比,为两端值指标。与部门预算结合起来评价。资产利用率3事业单位用于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在用资产(扣除出租出借和长期投资资产)与总资产之比,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资产出租出借率1出租出借资产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为两端值指标。根据资产属性和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来评估。资产维修费用率2当年维修费用与固定资产的比率,为负向指标。根据定额标准和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资产效率指标(40分)资产运行效率指标(14分)资产处置审批率2履行审批手续并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处理的资产总额与处置资产总额之比,比率为100%,得2分。公开产权交易市场处置率2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处置资产的总额与处置资产总额之比,比率为100%,得2分。电子废弃物回收率2省级公务仓等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实际回收电子废弃物数量与年度报废处置电子废弃物数量之比,比率为100%,得2分。资产收入管理指标(4分)对外投资收益率1当年对外投资净收益与对外投资资产总额之比,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出租出借收益率1当年出租出借净收益与出租出借资产总额之比,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净资产收益率1净利润(事业收入)与净资产比率,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资本保值增值率1年末净资产与年初净资产之比,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资产效率指标(40分)资产安全性指标(5分)应收账款不良率1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与应收账款总额的比率,为负向指标。该指标越低越好,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其他应收账款不良率1三年以上其他收账款与其他应收账款总额的比率,为负向指标。该指标越低越好,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对外投资不良率1对外投资损失资产总额与对外投资资产总额的比率,为负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固定资产完整率2盘点时,实有固定资产数量除以账面固定资产数量,为正向指标。根据行业事业单位平均值进行评估。合计40附加指标(5分)其他项目(5分)资产管理理论研究1最近一年,通过报刊杂志或网络发表有关资产管理理论研究文章的得1分。单位内部满意度1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内部满意度达80%以上的得1分。资产管理工作创新3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有创新亮点,得到主管部门认可得1分;得到财政部门认可,在全省推广和介绍得2分。总分1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配资交流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