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年知命之道》
盖闻圣人知天命,君子务时中。夫中年之届,乃造化示人以休咎之机,贤者察其几,愚者逆其理。试以三纲五常之道,论知命尽性之功。
破题
中年者,天命显现之始,人道圆融之基。当其至也,如舟至中流,似月过望朔,非退废之时,实鼎新之会。
承题
昔者孔子曰:“四十不惑。”然今人惑益甚,盖因物欲蔽心,形役忘返。一旦齿摇发落,方惊岁月之遒,此乾坤消息之常经,寒暑推迁之定数。
起讲
且夫人禀天地之气,受父母之形。少壮逞强,不知葆真;衰暮将至,乃悟养性。此自然之理也。观卫武公耄耋纳谏,马伏波据鞍顾盼,皆中年觉悟之明证。
起股
当其少也,逐功名若骛驰,役形骸如转蓬
及其壮也,识盈虚之有数,知造化之难争
此乃天启明德之先兆,道示止善之初阶
中股
今观中年之困,其要有三:一曰形衰,筋骨懈而动作迟;二曰志堕,意气消而进取怠;三曰情溺,眷恋深而解脱难。此三者,实为砺志之砥石,炼性之洪炉。
后股
然达者观之,正可借此三困以修三德:形衰而神全,可效希夷卧云;志堕而守固,堪法子房辟谷;情溺而理明,宜追濂溪观莲。昔白香山致仕,开八节滩以利民;范希文归老,置义田以济族。
束股
须知中年非终点,实为转关。当遵朱子主敬之训,持静坐以养元神;法阳明致知之教,致良知以明天理。如此则衰而不惫,老而弥坚,方契孔颜之乐,不愧天地之灵。
大结
呜呼!中年之道,其要在知止有定。昔张良从赤松游,此能止者也;李斯恋爵位亡,此不知止者也。愿今之人,效云鹤翔空之姿,法寒梅映雪之节,使中年光景,如陈年佳酿,愈久愈醇,则几近道矣。
配资交流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